Archive for the ‘学习感悟’ Category

如何做好一个学术报告

星期二, 7月 16th, 2013

说来惭愧,至今才做过一次国际会议的学术报告。虽然事先老板看过报告内容,也欲讲过,但是还是不理想,提前做完了报告,只有3个提问的。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1 明确你的目的,是要介绍工作还是要展示知识结构。前者重点在于你做了啥,后者在于用别人的知识吹牛。
2 最好有专业2人士看过你的报告,很多专业拼写语法可以帮你。强烈建议找手持板砖的友人帮你看,他们可以提很多问题,可以提前准备。大会上回答不上来问题会比较尴尬。
3 确保至少有2个人听过你的完整演讲。不管他们是不是你领域的,他们至少能提供一个完全的模拟。
3 中国人做英语演讲,不是练一遍两遍就行了,尤其是你下面坐着大部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手持利剑的前辈和挑刺的同辈。
4 一般人临场语速会加快,最好做个如果提前结束会怎么办打算,例如多准备一点话作为备用。
5 准备好可能涉及到问题的背景知识,万一别人问你问题你不会,你可以学习很多美国学生,忽悠背景,东扯西扯,就是不说自己不会。 例如 用我知道你说的那个意思 (其实鬼知道你说的啥!)开始,然后就搬出某某牛人的某某结果。。。最后不了了之。
6  做为中国人,我建议不会的就直接说不会,然后下去仔细询问提问题的人,一般提问题的人自己心里有点答案。这是因为除去学术修养之外,我们的英语口才一般不能支持我们胡扯。
7 如果你之前有相关问题的报告,恭喜你,你可以踩在他们的肩膀上微调你的报告。是微调,除非你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英语演讲能力。我就是因为省略了其他人提及的不少基础知识导致时间掌握不好,提前结束了报告。
8 非要丢人,那丢人的对象要先翻译机器,然后同组师兄弟,然后老板,然后其他友人,然后国际会议。如果你前面的过程都没走,那么只好在国际会议上丢人了。。。

2011年8月于意大利

NAM2013 有感

星期四, 7月 4th, 2013

http://www.nam2013.co.uk/

参加了一下英国天文学会,感想如下:

1. 我从世界上最牛(没有之一!)的化学演化组跳槽玩引力波,这是什么精神?

2.我从世界上最牛之一(如果不是最牛)的sed演化组跳槽玩引力波,这是什么精神?

3. 作为世界上极少数同时拥有(调试并发表过论文)上述两个组最新code的人之一,我跳槽玩引力波是为了什么?

4. 当我坐在坐满了玩星系人的星系演化大厅里的时候,我想,作为英国天文学年会唯一一个给引力波相关口头报告的人,我应该担负起继续在天文界忽悠引力波的作用,才不辜负我的跳槽。

5. 没有数据(望远镜),再牛逼的计算机(算法)也带来不了天文的发展。所以,整个大会除去ALMA, 我对英国天文持悲观态度,尽管他们有kennicutt 这种档次的人。

6. merger people 开始意识到(或者被迫开始修改)他们原来错误的sfh。

7. 太阳物理和和相关的mhd,wind 等竟然占据了大会的半壁江上。。。

8. 国家公派的中国学生除去被支持学费,还应该支持他们参加学术会议,因为我没看到其他任何中国学生!!!!!

从审稿人问题学习如何写文章之1 文章的科学意义

星期二, 6月 25th, 2013

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创造了一项“技术”,例如某算法。但是这样的文章能发吗?多半会收到这样的审稿意见:这文章有科学价值吗?。

例子一

What is this paper really about? How ha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been improved by this work? Even if this is a “techniques” paper, it needs to demonstrate CLEARLY how well the technique works now and will work for future data, and how that future work will improv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are not clear in the paper, and without clear answers, the paper is likely to be rejected by a journal referee.
修改:

Additions to Introduction to emphasize:

  • This paper emphasizes methodology to 。。。
  • Show simulations to test

The conclusion section has been re-written:

  • ‘demonstrated a range of strategies for 。。。(现状1)
  • List the strategies that are used。。。 (现状2)
  • Point out success in reaching 。。。。(成功1)
  • Point out that this is good enough to 。。。(成功2)
  • Point out that we did well for 20 Mpc, but need improvements for 200 Mpc (不足

经过上述修改,文章具有价值的结构就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忽悠 成功1 成功2 了。。。

例子二

In other words, I feel that the authors need to b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xxx into context,
discussing implications and insights on yy populations. Even if the aim of the authors is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ir method, they need to discuss what new insights are derived from their analysi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xy galaxies.

升级文章:
Comparison  xxx  with yyy

Comparison xxx with yyyy .

we suggested that Ellipticals contribute a significant population for 。。。。, explain the puzzle of 。。。。 and confirm the nature of 。。。 by our methodWe also argue that our  models a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detail properties of xxx .

什么样的proposal能获得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s

星期一, 6月 24th, 2013

1. 如果project的目标在一篇本领域的review中被提到但是没有提到任何相关工作。这证明计划的重要性和创新性达到水准了。

淡淡的忧伤

星期五, 5月 17th, 2013

作为假装玩天文的伪物理工作者,我今早突然想:我不关心生物学,甚至轻视非物理学的学科,是不是像17世纪博物学家不(不屑于)懂物理学一样。。。有了这个看法后,我就很哀伤了。。。

a phd is not enough 之 idea is cheap

星期六, 3月 30th, 2013

最近终于可以整理08年的一个工作,以期发表后证明我学过引力波数据处理。这篇文章的原初idea(s) 是根据我当年跟随一个我永远不能超越的同龄人随便说了一个idea下发展的。

首 先我整理了我数学技巧方面的工作,在和 @a 的讨论过程中, 我逐渐清晰了以前我清晰过的数学问题,并且获知这个课题涉及天文的基本idea@a 也思考过。 其实这个基本idea 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具有天文知识的引力波数据处理工作者都应该有的, 例如 @b 和 @c 在和我以前的讨论中都提到过这个天文idea。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没实现。

在逐渐清晰了数学技巧后,我开始整理我的更多物理细节方 面的ideas,在我觉得这些ideas 是如此的牛逼的时候,我又阅读了我们当年感觉另外一篇做得不好的文章。 然后我发现我的那些所谓牛逼的物理ideas 都已经被那文章提到过,只是实现ideas的手段不好而已。 然后我怀疑我的那些ideas 是当年我自己想的还是看过那文章后才冒出来的。总之,实事就是所这个工作几乎所有的物理方面ideas都已经被别人用文章表述过。

因此,这项工作最终最多只能是PRD,甚至沦落到CQG的档次。这是在没人提前实现这工作所有ideas的情况下,否则会沦落到让我和合作者蒙羞的某论文的档次。

与此同时,作为刚毕业的博士生,我分享了一些天文方面的ideas,以便我们学校刚进入天体物理的人能跟进作出一些科学结果。

照此为自然学科博士做一个判据:

当博士毕业的时候,达到60分,你至少得实现1-2个idea。

如果这1-2个idea 是你自己想的,那么能到65分。

拥有一些ideas 和技术, 以免你脱离了老板,脱离课题组,你还能做科学,那么达到70分。

能够分享一些小的ideas给初学者让他们也能做科学,那么达到75分。

以 上分数为这个评价体系的最低分。基于idea产生的论文期刊水平(影响因子)作为衡量标准,期刊零点为最低sci级别,以science和nature 作为最高级别: 例如一个刚毕业的博士能立马指导刚进入某领域的学生发表一篇nature(或者其领域最顶级的期刊),那么他就是100分。 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在中国科学上发表2篇文章就是60分。

此项判据会导致爱因斯坦是得分比较低的博士毕业生,但是这不影响他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家不都是优秀的博士毕业生,而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很多之后没能突破他毕业时候的成就。

因此拥有“伟大,崇高,无上,秒杀其他课题,鄙视其它学科” idea(s)(例如统一GR和QM),但是没有发表sci论文的博士是不及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B1%E5%9B%A0%E6%96%AF%E5%9D%A6

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成为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翌年1月15日,凭借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六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基于热分子运动论的静止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研究》、《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

~~~~~~~~~ 这证明我的判据不是太愚蠢。

博后计划介绍 2 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星期六, 11月 10th, 2012

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号称比 玛丽居里计划  还难。

这是官网,http://www.newtonfellowships.org/

这是皇家协会的介绍 http://royalsociety.org/grants/schemes/newton-international/

基本上,每年1月出计划,4月截至申请,10月出结果。

钱不是很多,一共两年。每年和申请人相关的才24000+8000磅。 外加第一年2000安家费。 而非常吸引人的之后连续10年每年6000的支持可能也因为金融危机不执行了。。。

除去资格问题,和玛丽居里计划 最大区别在于需要6封推荐信(3封申请人提供推荐人,3封host提供推荐人)。我想这是最困难的地方。也就是说,除去你获得一个牛校的人愿意合和你一起写一个计划外,这个计划要得到双方单位4名负责人的推荐和另外2名专家的推荐。我个人建议这两名专家需要是你们能找到最具份量的,并且能提出专业评审意见的友善的专家。

之后就是和来自所有领域(自然,社会,人类) 的人pk。 The scheme covers the broad range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The success rate is 7%.

成功的人会被称为 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 可以简称 牛研究员 :)

但是比较坑爹的是:the payment will be made in arrears in quarterly instalments.

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 翻译成 牛顿国际学者,这样的话,这就不是个博士后职位。问题是,到底什么事博士后职位?

江湖

星期三, 2月 15th, 2012

We all know science is not enough, Let’s hope it is important.

博后计划介绍 1 玛丽居里计划

星期一, 11月 28th, 2011

申请博后是个系统工程。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也愿意帮助更多的同学。 计划写一写我申请过的或者我知道的博后计划的介绍。今天第一个,号称世界最牛博后计划。

玛丽居里计划 Marie Curie action

http://www.chinamission.be/chn/sbgx/jy/zojyhz/t377592.htm

为啥说是世界最牛的计划呢?

首先它给钱多,多到什么程度呢?众所周知 澳大利亚给博后的钱是非常高的,每年在7万澳元左右。玛丽居里每年给至少给8万欧元!!

其次,此计划评审最严格,申请人仅仅占计划的20%。也就是说不但申请人要牛,你申请的地方也得牛,和你一起申请的人也得牛,你申请的课题也得牛。你申请的课题和你申请的地方以及帮你申请的人需要相当匹配,你申请的课题和你也得相当匹配。

人在欧洲的同学可申请IEF, 人在第三世界的同学可申请IIF。

http://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portal/page/people&state=open

符合最基本条件后(详情见每个计划的要求),申请第一步就是联系一个牛单位的一个牛人愿意和你一起准备一个课题申请。如果那单位同意你申请,那至少说明你已经经过了他们学校的审核了,因为这种计划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专业的。任何学校都要扩大自己的申请成功概率。

然后就是准备报告了,计划发布后给你3个月的时间准备。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各个学校自己的审核就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最好提前联系提前准备。我们就准备的很仓促,那段时间每天写到2点。。

此计划的牛逼之处还在于超高的淘汰率。虽然你的项目在你的专业内可能很牛,但是这项目不是针对某专业的,谁敢说研究高能物理的比研究昆虫行为的牛逼?

今年IEF 项目仅仅能支持600个项目,符合最低资助条件的有2529个。

冲着每年8万欧的工资,和同样恐怖的科研经费,此计划无疑值得最先尝试。。。

印记

星期六, 10月 29th, 2011

写博士毕业论文过程中,我意识到》3年过去了,我还是习惯说the high energy released in a short time 而不是说 the high lumino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