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学习感悟’ Category

博后计划介绍 1 玛丽居里计划

星期一, 11月 28th, 2011

申请博后是个系统工程。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也愿意帮助更多的同学。 计划写一写我申请过的或者我知道的博后计划的介绍。今天第一个,号称世界最牛博后计划。

玛丽居里计划 Marie Curie action

http://www.chinamission.be/chn/sbgx/jy/zojyhz/t377592.htm

为啥说是世界最牛的计划呢?

首先它给钱多,多到什么程度呢?众所周知 澳大利亚给博后的钱是非常高的,每年在7万澳元左右。玛丽居里每年给至少给8万欧元!!

其次,此计划评审最严格,申请人仅仅占计划的20%。也就是说不但申请人要牛,你申请的地方也得牛,和你一起申请的人也得牛,你申请的课题也得牛。你申请的课题和你申请的地方以及帮你申请的人需要相当匹配,你申请的课题和你也得相当匹配。

人在欧洲的同学可申请IEF, 人在第三世界的同学可申请IIF。

http://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portal/page/people&state=open

符合最基本条件后(详情见每个计划的要求),申请第一步就是联系一个牛单位的一个牛人愿意和你一起准备一个课题申请。如果那单位同意你申请,那至少说明你已经经过了他们学校的审核了,因为这种计划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专业的。任何学校都要扩大自己的申请成功概率。

然后就是准备报告了,计划发布后给你3个月的时间准备。但是我个人的感觉是各个学校自己的审核就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最好提前联系提前准备。我们就准备的很仓促,那段时间每天写到2点。。

此计划的牛逼之处还在于超高的淘汰率。虽然你的项目在你的专业内可能很牛,但是这项目不是针对某专业的,谁敢说研究高能物理的比研究昆虫行为的牛逼?

今年IEF 项目仅仅能支持600个项目,符合最低资助条件的有2529个。

冲着每年8万欧的工资,和同样恐怖的科研经费,此计划无疑值得最先尝试。。。

印记

星期六, 10月 29th, 2011

写博士毕业论文过程中,我意识到》3年过去了,我还是习惯说the high energy released in a short time 而不是说 the high luminosity。。。。

Wen-Fan-Chen expressions

星期四, 10月 6th, 2011

I will base Directional Precision on a simpli cation of the Wen-Fan-Chen expressions, which in their full form allow the exact computation of position errors for networks of any number of non-identical detectors.

Wen and Chen [8] show that the solid angle uncertainty is given by

http://arxiv.org/PS_cache/arxiv/pdf/1102/1102.5421v2.pdf

如果当初。。

满是悔恨。。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星期二, 9月 27th, 2011

“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So you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about that. After you’ve not fooled yourself, it’s easy not to fool other scientists. You just have to be honest in a conventional way after that.” –Richard Feynman


关于那些天文上的努力

星期三, 9月 14th, 2011

我意识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天文领域,搞观测的人努力发现(拼凑)出一个线性关系,搞理论的人努力应用(拼凑)出一个非线性过程。

成名观测者大都有一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线性关系,成名模型制造者大多有一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非线性效应。

matplotlib 画图

星期二, 9月 6th, 2011

基本上2维点线图这些就够了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mlab import *
import numpy as Mm

######################## cycle

clour=[‘-‘,’-.’,’–‘,’k-‘,’:’]
age=[0.2,0.3,0.4,0.5,0.6]
length=Mm.size(age)
print length
for i in range(0,length):
sedname=’dust_forgrasil_11_newz_’+str(age[i])+’Gyr.data’
sed=load(sedname)
lam=sed[:,0]
flux=sed[:,1]
Plt.plot(lam,flux,clour[i])

############  log
y1=Mm.log10(data1[:,2]*(10**(-9)))

############# load

sed=load(‘dust_forgrasil_11_newz_0.5Gyr.data’)
lam=sed[:,0]
flux=sed[:,1]
################## figure

Plt.figure(1)
a=Plt.subplot(111)

################## text
Plt.text(0.5, Mm.log10(220),’SFR=200 M$_\odot$’,color=’r’)
################# plot
Plt.plot(lam,flux,’k-‘,linewidth=2)

########### plot line
Plt.axhline(y=sfry,color=’r’)
Plt.axvline(y=sfry,color=’r’)

############## plot error
rroryup=data1[0:14,2]
errorylow=data1[0:14,3]

Plt.errorbar(data1[0:14,0]/(1+z),data1[0:14,1]/(1+z),yerr=[errorylow, erroryup],xerr=0,fmt=’ko’)

######## axies

Plt.xlabel(r’$\lambda_{rest}$ [$\mu$m]’,fontsize=20,fontweight=’bold’)
Plt.ylabel(r’$F_{\nu}$ [$\mu$Jy]’,fontsize=20,fontweight=’bold’)
Plt.legend((‘0.2Gyr’,’0.3Gyr’,’0.4Gyr’,’0.5Gyr’,’0.6Gyr’),2)

Plt.ylim((1e-2 ,1e4))

a.set_xscale(“log”)
a.set_yscale(“log”)
Plt.savefig(“paper_age.eps”)

Plt.show()

如何做好一个学术报告?

星期一, 7月 4th, 2011

说来惭愧,至今才做过一次国际会议的学术报告。虽然事先老板看过报告内容,也欲讲过,但是还是不理想,提前做完了报告,只有3个提问的。总结经验教训如下》

1 明确你的目的,是要介绍工作还是要展示知识结构。前者重点在于你做了啥,后者在于用别人的知识吹牛。

2 最好有专业2人士看过你的报告,很多专业拼写语法可以帮你。强烈建议找手持板砖的友人帮你看,他们可以提很多问题,可以提前准备。大会上回答不上来问题会比较尴尬。

3 确保至少有2个人听过你的完整演讲。不管他们是不是你领域的,他们至少能提供一个完全的模拟。

3 中国人做英语演讲,不是练一遍两遍就行了,尤其是你下面坐着大部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手持利剑的前辈和挑刺的同辈。

4 一般人临场语速会加快,最好做个如果提前结束会怎么办打算,例如多准备一点话作为备用。

5 准备好可能涉及到问题的背景知识,万一别人问你问题你不会,你可以学习很多美国学生,忽悠背景,东扯西扯,就是不说自己不会。 例如 用我知道你说的那个意思 (其实鬼知道你说的啥!)开始,然后就搬出某某牛人的某某结果。。。最后不了了之。

6 做为中国人,我建议不会的就直接说不会,然后下去仔细询问提问题的人,一般提问题的人自己心里有点答案。这是因为除去学术修养之外,我们的英语口才一般不能支持我们胡扯。

7 如果你之前有相关问题的报告,恭喜你,你可以踩在他们的肩膀上微调你的报告。是微调,除非你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英语演讲能力。我就是因为省略了其他人提及的不少基础知识导致时间掌握不好,提前结束了报告。

8 非要丢人,那丢人的对象要先翻译机器,然后同组师兄弟,然后老板,然后其他友人,然后国际会议。如果你前面的过程都没走,那么只好在国际会议上丢人了。。。

1个周后还要做一个半小时的国际会议报告。。。。求各种意见

密码保护:奧伯斯佯谬

星期三, 5月 18th, 2011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lcdm 做星系形成

星期五, 4月 15th, 2011

用lcdm玩星系形成感觉像只用引力研究恒星演化

北师大天文学学生在国内竞争中的一次惨败

星期四, 4月 14th, 2011

我始终没明白为什么师大天文学生关注的和别的同行关注的东西不同,至少表现出来的不同。也许是因为我不是土著,在师大呆的时间也不长,我无法了解水土特性。

下面的论坛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参与讨论的不超过5人。我个人希望我本人的运营不力不是全部原因。

http://astronomy.lamost.org/bbs/

而下面这个,在我看来,则充分体现了南部学校学生的关注点。可喜的是,至少师大的杨辰涛同学也贡献了力量。

http://astroleaks.wordpress.com/

我认为这种惨败是局部的,因为至少我们有兔子。

我盼望这种惨败是暂时的。

我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更丰富的天文平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