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品味

新进教师培训大会发言节选:

 

我的学术成绩和各位相比可能不值一提。 我想学校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发言,主要是让我介绍一些在中国高校工作的经验和理念。 作为一名理科男,我特别不擅长提出高大上的理念。 我们物理人最擅长的是提供解决方案,所以作为一名从2012年就开始在高校工作的半个“老司机”,我愿意提供一个我个人的解决方案,并和大家分享两点心得:

第一“与学校一起成长”。 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一部分。只有站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列车上, 我们才能飞的更高。

当前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国际环境需要我们研发拳头产品,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凝练精神信仰,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提供动力源泉。这一切,都对我们这些高等教育的建设者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学校是个行政单位,成长的结果一定有一个评价标准。 按照我的理解, 大学的评价体系至少包括人才培养,学术成果,科研项目和学术影响力。我认为,只要有清晰的评价体系,就是有套路可以去奋斗,程序上是比较简单的。

2月份入职武大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

在学术成果方面,在没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状态下,积极开着校内外合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了2篇天文学的sci一区文章,一篇共同通讯作者物理学的sci一区文章。

科研项目方面,积极申报了青年长江学者和优秀青年基金,期待不久能有好的消息。

学术影响力方面,借助武汉大学的平台,聘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际引力波探测器KAGRA 项目负责人梶田隆章为武汉大学名誉教授。借助武大国际交流部的平台,申请到了“武汉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国际引力波科学研究中心”。 利用武汉大学支持的启动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招收博士后,邀请波兰、英国、美国等国际引力波合作者访问研究组,出访日本、英国等国际引力波研究机构介绍武大新的引力波研究组。

上面的这些事情,除去发表文章之外,在过去的工作平台是很难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已经在武大成长了。 我把这次发言机会当成学校对我工作的认可。我想至少应该没有给武大的成长拖后腿。

第二“与学术品味一起成长”。 任何成长都会有烦恼。 学校和个人的成长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学者,最大的烦恼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学术“品味”不被认可,甚者和学校某一阶段发展的评价体系不兼容。

我认为,如何处理这种状况是体现学校和个人学术品位最重要的时刻,是体现“世界一流大学”闪光点的时刻,需要我们“求是”的灵魂,“拓新”的行动,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气和魄力,甚至一点点妥协。 在这方面,我个人感受至深。 虽然引力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问题,但是在2015年引力波真正探测到之前,引力波的研究没有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各级评价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我个人也是经历了10多年引力波研究的冷板凳才能站在武大的讲台。在这过程中,我无奈地扩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远赴意大利研究过天文学中关于星系演化的一些问题,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幸运的是,我现在的学术优势就是体现在传统天文学和引力波的交叉研究。 回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学术品位”一点点进步,同时被学术界认可,这种自豪感觉和成就感比“飞得的更高“ 更加真实。

各位老师,以上是我的两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希望我们都能在“自强”的基础上,用“弘毅”的信念,坚持“求是”,不断“拓新”,共同成长。用我们个人的学术成绩和我们培养的学生定义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让武汉大学以我们为荣。

 

最后祝愿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Comments are closed.